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保无人机防疫消杀作业顺利开展,一键智农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无人机防疫消杀作业规范,望对无人机作业人员有所帮助。
防疫消杀组:包含飞行队长、地勤及指导人员。
队长职责: 年满 18 周岁以上,负责飞行任务的执行,并对作业设备进行无害化洗消工作。
地勤:根据要求进行药剂的配比、调剂、残余药剂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置。
作业组应在当地政府或管理部门指导并由当地医疗机构及防疫人员陪同下进行消杀作业。
参与作业人员应具有当地主管部门出具准许进行防疫消杀的作业证明,并持续记录体温、心率、呼吸等健康体征。
1. 无人机防疫消杀作业适用于封闭小区、院落、停车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大型消杀车辆无法进入的小路、低矮建筑群等室外空旷环境。
2. 无人机消杀适合在人员及防疫物资紧缺、无专业防疫防护设备进行远距离快速作业的情况下进行,防疫人员可在远离传染区域外的地点启动无人机,进行非接触式消杀,避免人员直接进入传染区发生二次传染。
3. 无人机消杀适合进行小范围的快速响应及人口高流动区域的快速消杀,在疫情确认后及时开展消毒工作,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可在1-2小时内到达现场完成消杀作业。
1. 防护口罩(面罩):采用具备消毒液过滤能力且颗粒物过滤达到KN95标准的防护面罩
2. 护目镜:采用封闭式目镜或一体式面罩对眼部进行保护
3. 防护手套:采用一次性防腐手套
4. 鞋套:采用一次性鞋套避免沾染污染区土壤
5. 防护衣:按照实际作业区域要求及污染等级视情况穿戴响应等级防护衣
无人机消杀作业需参考常规地面消杀作业用量来配置消毒液,药液经过雾化后缓慢降落至地面,喷洒过程中和空气里、地面上的飞沫、颗粒、气溶胶等充分接触,同时雾滴充分覆盖到地面物体表面,保障消杀防疫效果。
以下推荐参数按照常规84消毒液有效率含量5.5~6.5%
作业区域
喷洒量系数
配比溶度
喷洒用量/100m2
相对飞行高度
空旷路面(水泥)
1.0
1:100-1:50
1000ml
10m
低矮杂物
1.2
单层建筑或树木
1.5
1500ml
20m
土质路面
2
2000ml
注1:有效氯计算法
所需消毒剂的量(g或ml)=所需稀释液浓度(mg/l)×所需稀释液量(ml)/106×消毒剂浓度(%),请根据不同含氯消毒液浓度进行配比微调。
注2:酒精由于其挥发性和可燃性,不得用于无人机消杀作业,只能作为无人机设备本身表面洗消使用,如必须使用75%酒精进行消毒作业应告知当地消防部门。
作业无人机应符合民航局相关规定,通过实名制登记并接入云系统。
作业速度
作业高度
消毒液承载能力
消毒液喷洒能力
4-12m/s
1.5m-30m
>20kg
>7L/min
*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消杀作业参数,需根据作业环境进行调整
1. 任务沟通:提前沟通喷洒区域,制定合适的喷洒方案(自动或手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喷洒区、喷洒系数和消毒液配比。
2. 设备调试:作业前进行标准航前检查,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各连接部位有无漏液等现象。
3. 药液配比:消杀所用药液会灼伤呼吸道及粘膜,操作员应站在上风向的安全距离外。
4. 作业时间:与当地管理者确定作业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5. 防疫要求:机组人员需确认是否处于污染区内进行作业。
1. 作业启动:在告知管理者且现场无阻碍防疫作业相关要素后,可以启动作业。
2. 作业暂停:因特殊原因导致作业中断,在30分钟内继续执行,可采取补充作业方式继续作业。
3. 作业调整:如因特殊原因导致作业中断,且在30分钟内无法继续执行防疫任务,应及时告知管理者,由于气溶胶扩散特性,请重新进行全区域防疫,不能采用补充作业的方式进行消杀,并重新调整作业计划。
当前区域作业结束后,可按要求在规定降落点降落,作业过程中严禁飞到规定作业区域以外的地方,避免机身在疫区携带污染物,对其他区域造成二次污染。
1. 设备洗消:应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设备表面进行清理,要求消毒时间>10min,且无可见污染物才可回收至运输设备。
2. 残留消毒液回收:残留消毒液可用于当前设备洗消,并密闭保存,在存储容器上应注明有效时间。
3. 设备集中销毁:一次性用品应统一收集到专用容器中,在制定地点进行集中销毁,不得就地遗弃。
4. 人员消毒:人员在返回专用场所前,不得脱下防护设备,裸露皮肤应使用75%酒精或双氧水进行消毒,不得使用消毒液进行直接消毒。
5. 运输设备洗消:运输设备按照工作周期或人员交接周期进行洗消。
1. 设备故障: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按照相关飞行器安全进行安全处置,并按流程进行洗消后才可回收。
2. 机组人员失能:机组人员由于吸入消毒液、防护设备异常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时,应直接触发无人机进行安全处置,等待机组恢复作业能力再进行处置。
3. 潜在人员伤害:作业区域内出现不具备防护能力人员时,应立刻暂停作业,待相关人员处置结束后再按流程继续作业。
4. 密切接触情况:机组人员在作业现场发生密切接触情况,可继续完成本次作业,作业结束后按照当地流程进行隔离,不得继续参与后续作业及运输过程。
NPC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喷嚏、咳嗽、说话)和病毒污染物接触进行传播;作业用药剂主要为含氯消毒药剂,对呼吸道有灼伤效应;消毒用75%酒精可燃且易挥发;作业人员在消杀作业期间,需重视以下事项,保障作业安全。
1. 作业前应了解喷洒区域、制定合适喷洒方案,并发布消杀作业通知,必要时对作业区域内人员进行电话、微信、喇叭、上门通知的手段进行告知。
2. 作业准备期间应安排巡视人员,保证非工作人员无法进入作业区。
3. 作业期间必须正确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防护手套,不得擅自摘下,发生任何不适,必须立刻停止作业。
4. 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设备进行洗消、封存、废弃处理。
更多无人机行业资讯,请关注宇辰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